無機鹽在鹽溶液中的結晶規律及影響因素
溶質從溶液中結晶出來,要經歷兩個步驟:首先要產生微觀的晶粒作為結晶的核心這些核心稱為晶核,然后晶核長大,成為宏觀的晶體。無論是要使晶核能夠產生或是要使晶核能夠長大,都必須有一個推動力,這個推動力是一種濃度差,稱為溶液的過飽和度。產生晶核的過程稱為成核(或晶核形成),晶核長大的過程稱為晶體生長。由于過飽和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晶核形成過程和晶體生長過程的快慢,而這兩個過程的快慢又影響著結晶產品中晶體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因此過飽和度是考慮結晶問題時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溶液在結晶器中結晶出來的晶體與余留下來的溶液構成的混合物,稱為晶漿,通常需要用攪拌器或其他方法把晶漿中的晶體懸浮在液相中,以促進結晶過程,因此晶漿亦稱懸浮體。晶漿去除了懸浮于其中的晶體后所余留的溶液稱為母液。
結晶過程的重要特性是產品純度高,晶體是化學均一的固體,當結晶時,溶液中溶質或因其溶解度與雜質的溶解度有所不同而得以分離,或兩者的溶解度雖相差不大,但晶格不同,彼此“格格不入”,也就互相分離了。所以原始溶液雖含雜質,結晶出來的固體則非常純潔,其原因就在這里。這也說明,何以結晶過程是生產純凈固體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結晶過程中,飽含雜質的母液是影響產品純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粘附在晶體上的這種母液若未除盡,則的產品必然沾有雜質,降低純度。一般是把結晶所得固體物質在離心機或過濾機中加以處理,并用適當的溶劑洗滌,以盡量除去粘附母液所帶來的雜質。遇有若干顆晶體聚結成為“晶簇”時,容易把母液包藏在內,而使以后的洗滌發生困難也會降低產品的純度。但若在結晶時進行適度的攪拌,可以減少晶簇形成的機會。母液粘附在晶粒上或包在晶簇中的現象,通常稱為包藏。
大而粒度一致的晶體比起小而粒度參差不齊的晶體來,它們所挾帶的母液較少而且洗滌比較容易。但細小晶體聚結成簇的機會較少。由此可見,在結晶過程中,產品粒度及粒大而粒度一致的晶體比起小而粒度參差不齊的晶體來,它們所挾帶的母液較少而且洗滌比較容易。但細小晶體聚結成簇的機會較少。由此可見,在結晶過程中,產品粒度及粒度分布對產品純度也有很大影響。
以下是結晶過程中得到較大晶體的一些關鍵因素
1.過飽和度:過飽和度對晶核的生成有直接影響。較低的過飽和度有助于減少晶核的數量,從而使得晶體能夠更大程度地生長。
2.停留時間:時間越長,則產生的結晶體粒徑越大。停留時間與液位有關,液位越高,停留時間越強
3.攪拌強度:攪拌越強,容易破碎晶體,結晶體粒徑越小。
4.雜質成分:雜質成分較多,則比較容易形成晶核,結晶體粒徑越小。
5.冷卻速度:冷卻結晶是,緩慢降溫可以使晶體緩慢析出,有利于晶體長大。降溫速度快,晶核多,晶體可以圍繞生長的點就比較多,晶體體積就小了。
6.晶種:使用適量的晶種可以引導晶體生長,有助于獲得較大晶體。
綜上所述,在進行結晶生產時,通過合理控制上述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所得晶體的尺寸。
蒸發結晶過程中產生的細晶
通過養晶、過濾后的大晶體